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习园地 正文

《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心得

作者:会计学院财管系时间:2016-12-19点击数:

《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心得

文/李成钰

十分幸运的参加了2016年中西部高校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情激动,收获很多。培训持续三周,分为名师讲座、交流互动;跟岗听课实习;参观信息化教学实验室;微课比赛等众多环节。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参与互动,按时完成培训要求的各项任务。作为经验欠缺的新进教师,这次培训使我得到了醍醐灌顶般的洗礼,让我对于教育理念,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过程的思路、方法、技巧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回顾整个培训过程收获不少,具体归纳为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与科研的关系等四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

只有深入理解和体会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角色、职业形象,才能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力求育人、探求悟道、追求共进、谋求双赢。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较快形成专业自觉。

湖北大学明庆华教授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自觉》讲座从分析教师的职业特点、教育观等方面入手,抽丝剥茧,步步深入,阐明了高校教师专业自觉的形成思路与途径。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多样化是教师职业的总体特征。从职业训练的角度看,教师是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特别是高校教师。而从活动特点来分析,教师职业又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是复杂的,所以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自然是个性复杂的群体,进而教育过程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大学生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其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学的内容应是全面的。同时,每个学生又有个性不同,所以教育有颇具个体性特征。教育的过程重在育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其中高校教师的示范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多重角色,传道者、授业者、示范者、管理者,甚至父母朋友的角色。所以教师职业的价值观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关爱、关心学生;教学应贴合学生的经验,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独立人格,勇敢面对生活实践;同时应避免“功利性”价值观取向。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的统一,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P.A.Witty(1940)对47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效能(成功)的教师重在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熟练的教学技能被排在了第14位。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从单纯的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向重视人格特征完善方面转换;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注重每一个行为细节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教师职业特点、职业角色、职业形象的深入剖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独特的、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每个学生都值得尊重。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并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不断积累修正教学经验,完善自我。教师观和学生观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总之,教师应树立“四求”的教学观,力求育人、探求悟道、追求共进、谋求双赢。

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职业本身的专业性、特殊性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体认,师德的提升和完善才成为可能,人格魅力的形成和发展才成为可能,最终在树立正确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专业自觉。忠诚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做到原则性、社会性、公正性的统一;以身作则,个体性与示范性相统一;团结协作,充分理解团队协作的关键作用;不断学习,适应教育目的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持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人格魅力。

二、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适当的、灵活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设计的真谛。我深深感受到未来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终生学习是常态。

1、混合式教学

杨九民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使我深受启发。虽然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描述和实践方案,但从目前来看,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就被称为混合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重心是教学的信息化,以服务老师"教"和学生"学"为重点,最终落脚点是方便学生学习,为泛在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将各种信息化技术灵活运用,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这是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的技术支撑。

通过加入信息元素的“混合式教学”,使传统教学课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同步递进的大班教学,使很多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因赶不上老师进度,而逐步产生厌学思想,甚至于放弃学习,而“混合式教学”,通过互联网环境,使学生多了课前预习及课后补习的渠道,知识可以在网络上得到,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2、翻转课堂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冯菲等专家教授分别讲授了翻转课堂的历史沿革、设计思想、教学案例等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甚至教室的设计、座位的规划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未来课堂的主要模式就是学生网上学知识并完成作业,课堂面授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答疑并展开任务模式的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翻转课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用。学生在课前利用慕课平台等资源进行知识的吸收,课上由老师采取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知识的消化吸收。

课前,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教学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课上,教师的任务是答疑解惑,对难点集中讲解和补充,并组织小组活动。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对教学过程发生的一切有预见性和准备。

课堂活动的设计是重点,要以学生的课前情况为基础,考虑每个活动的时间长度,活动之间的衔接,活动安排多种的可能性等。研究型课程、知识掌握型课程、技能应用型课程都有其不同特点,因此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构建课前、课上教学进程。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情况,力求每个活动都应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3、跟岗见习体会

2016年11月15日上午,我听了周维第老师的《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本次课主要内容涉及跨国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动及其原因和背景,跨国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公司战略的制定等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大致分为问题导向、分组学习、提问互动,点评与答疑贯穿整个课堂。

合理、细化的考核标准使得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发言、小组互动热烈积极。从每个学习小组的课堂发言来看,课前准备相当充分,围绕小组主题都阅读了大量文献,做了很多笔记。小组发言人观点明确清晰,发言时间把控精准。从小组提问互动来看,针对可能被问到的话题,小组成员都做了相当充分了归纳总结。团结协作,及时补充回答,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每个小组的工作完成之后,周老师则对相关问题做出精当点评,见解独到,画龙点睛。

深厚的专业背景、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研究成果使得老师的点评精准、独到。整个点评过程即能深入专业理论高屋建瓴,又能运用跨国公司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们进行生动的展示和分析。

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同时不断引导小组之间的互动提问,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参与调控整个课堂进程。虽然课堂人数很多,但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互动、进入角色,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的形式很重要,但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重要。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数字化教学中心资源有限。立足现实,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的组合运用多种教学设计,最终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彭南生副校长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是描述评价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与变化。

通过学习,我对课堂教学评价所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指挥的作用、激励作用、鉴定作用、改进作用。

要把教学评价机制引入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由仅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由仅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由过去的定性、定量评价机制转向注重发展性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逐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系统化。

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与科研及其他

1、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关系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赖绍聪教授《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的主题讲座,让我对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以后的工作学习颇有帮助。

在阐述如何凝练教学内容的时候,赖教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出,应将个人对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学术感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这对我来说是个新的思路。只有通过相应科研活动,才能对所教课程的相关内容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里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路,进而形成完备的讲授体系,重点明确,逻辑鲜明。同时,又能向学生及时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及时更新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这也为我指明了一条形成自身独特教学风格的途径。将个人对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学术感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推动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自然会形成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专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又将自身的研究经验和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并积累经验修正偏颇,在专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独特的主体性,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利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加强授课的逻辑性表达

跟岗见习过程中,先后听了《拓扑学》、《时间序列分析》、《管制经济学》等课程。老师们讲课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性令我印象深刻,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讲课的逻辑性。

一是概念的可视化。教师把概念,特别是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讲清楚,有助于学生对原理、定律、公式等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生把基本的东西学得更扎实、更牢固。但问题是概念有时太过明确直白,导致学生大意的忽略了其重要性;有时又过于抽象、晦涩,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可视化形式可能会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概念以图、表等视觉形式呈现出来,有效运用认知符合理论和图式理论的观点,会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

二是推理过程的动态呈现。如果问题的逻辑推演过程直接以静态方式呈现在PPT图片上,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亲自动手动态的推演,让学生参与进整个推理过程,可能会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可以使用板书形式或者手写板等形式逐步展示问题的推理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演示推理过程,提升课堂参与程度。

三是典型例子的分析推理。例如,在金融学中看似违背传统思维的结论其实有着现实的逻辑。传统思维认为负债不是一件好事。但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回报率的因素,负资产不一定不好。看似不好的制度安排不一定会产生坏的结果,不能以固有的眼光看问题。将这些典型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让学生脚踏实地,注重细节,进行严格的推理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经过这次培训,我的教学理念逐渐清晰,也学到了很多教学设计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逐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立足现有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力求育人、探求悟道、追求共进、谋求双赢”的境界和目标。

Copyright © 2006-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